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工作汇报
教育技术工作站
(2024年3月)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发展的含义和背景:
教育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改变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智能化和开放化。总之一句话就是教育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教育形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3年8月2日省政府制发了《湖北省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2023-2025年)》,省教育厅制定了《教育数字化工程实施方案》,省教育厅办公室下发了《关于统筹解决中小学师生数字化终端配置问题的通知》;2023年省市多次召开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会;2024年1月25日,教育厅厅长周静再次主持召开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推进会,并发表讲话;2024省教育厅工作要点中十个专项行动之七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保康怎么做: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遵循建设、应用、融合、创新的螺旋上升发展路径,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实现整体性深化与系统性提升。结合保康现有教育数字化建设和发展实际,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升级中小学数字化环境。2025年实现千兆进校、百兆到班、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的网络建设;2024年实现镇小、初中及县直学校智慧黑板全覆盖;2024年9月,全县教师数字终端师机比达到1:1,2024年底,学生终端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8;2025年底,实现全县镇小、初中以上学校录播教室全覆盖,确保每校至少有1间互动式教室。
二是做好数字化安全保障。加强网络防护和数据保护措施。
三是结合保康实际,做好数字化场景应用。
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推进教育平台各学段常态化应用,2024年底各校教师使用率达到100%,学生使用率达到70%。依托国家和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中小学广泛开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课堂和情景化、个性化、游戏化等教学模式变革,支撑模块规模化教育下的个性化学习。
2.以数字化赋能教联体建设。用好省级教联体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教联体学校三个课堂常态化的应用,推进资源平台统筹应用,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实现教育公平。
3. 抓好班班通、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的管理和应用。充分利用希沃智慧黑板集控管理功能,发挥设备最大效能。促进智慧黑板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率。督促中小学用好新建计算机教室,落实好信息科学课,用好计算机教室开展好社团活动及课后服务。充分发挥录播教室功能,在襄阳好课堂、精品课遴选中取得好成绩。
4.推进创客教室的建设。大力推广人工智能教育,全面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推动中小学广泛开展人工智能,跨学科学习,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推动学校建设创客教室,落实创客项目。
5.鼓励学校整合资源开展其它应用场景的搭建。如智慧安防、智慧体育、明厨亮灶、数字广播等数字场景建设。
四是用活动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筹备参加省市级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按要求报名参赛。期间开展县级比赛活动。
五是着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学校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纳入校本培训内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标准,掌握标准,用标准对教师数字素养水平进行画像和分析,教育技术工作站汇总各校情况,利用暑期,有针对性分类分层组织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论文评选活动,把好作品推荐上报质量关,提升参赛作品获奖率。
三、保障措施建议:
教育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的长期过程。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次性投入,建一个平台,一个系统,就解决所有教育的问题,就实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我们要统筹考虑,长期规划,久久为功。
一是要建立完善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争取落实每年县级预算教育数字化专项经费,保障教育数字化转型资金需求;学校统筹做好公用经费的使用,切实落实国家关于生均公用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添置设备设施和图书的政策;统筹规划和安排学校项目,如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乡村少年宫、银校合作等项目。每年投一点,盯住一件事做成做好,避免重复建设,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建设。
二是是要强化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是目前我县数字化推进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不足,学校信息化专业管理和运维的人员严重缺乏。镇小、初中以上学校要设立信息中心,要有相对专业的设备及网络管理、运维人员,有相对专业的信息科学课教师和创客教育教师。通过设立专职岗位,开展招考,引进专业人才。加大专业培训力度,提高一线教师数字化素养。通过购买服务,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三是加快打造教育数字化样板。按照省市新标准创建数字校园,遴选和创建6个智慧校园标杆校,打造10所中小学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标杆学校,示范性推广6个教育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分类召开现场推进会、培训会,积累可推广的优秀应用经验和案例。积极争创省市级中小学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标杆学校和教育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