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1158671/2021-33813 | 分类: | 教育 | ||
发布机构: | 襄阳日报 | 公开日期: | 2021-11-24 | ||
标题: | 市教育局就“双减”政策答疑解惑 | ||||
文号: | 无 | 主题词: | |||
生效时间: | 终止时间: | 来源: |
“双减”指的是什么?“双减”对校外培训机构有什么要求?如何鉴别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是否正规?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双减”工作……11月23日,对于家长们的疑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答疑解惑。
自觉抵制 违规校外培训
据介绍,“双减”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不下,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7月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双减”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明确要求:一是限数量。要求大幅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二是限时间。要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开展培训。三是限进度。要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超纲教学、超前教学。四是限内容。不得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托管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五是限地点。不得组织异地培训,不得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以及化整为零在登记场所之外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六是限人员。不得违反培训人员有关规定,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不得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不得违规开展有偿补课。七是限主体。证照不全的机构或个人,不得以教育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八是限方式。线下机构不得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违规开展线上学科类培训。
“双减”政策实施后报的兴趣类校外培训班培训时间受影响吗?对此,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称,家长为孩子所报的艺术、体育、科技等兴趣类校外培训班不受影响,可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正常上课。
提高警惕
防范“卷钱跑路”
市教育局提醒家长,无论是给孩子选择学科类还是兴趣类校外培训班,都要树立消费风险意识,不要一次性交纳大额费用,要有足够定力抵制各种优惠诱惑,防止校外培训机构“卷钱跑路”。国家规定,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让学生使用培训贷方式交纳培训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线下培训45分钟为一课时)的费用。若产生交费行为时,务必与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示范文本),并索要正规票据,以方便今后维权,切记不要交钱、转钱给任何个人。
市教育局将在12月份推出校外培训统一交费渠道。为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资金监管,切实维护家长的切身利益,市教育局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托“i襄阳”app开发校外培训线上交费系统,届时,所有家长给孩子交纳的培训费用进入统一托管账户,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分账管理,实行“先上课后付费”“一课一销”,切实解决退费难、机构“卷钱跑路”等问题。
临近寒假,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动员续费可靠吗?市教育局称,寒假期间,任何校外培训机构是不得开展学科类培训的,市教育局将采取最严格的措施,组织开展不间断巡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对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进行监督。有机构以2022年寒假班、春季班为名动员家长续交学科类培训班费用的,千万不要轻信。目前,我市正在推进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营利性转非营利性)工作,“营改非”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将执行政府指导价,届时会普遍低于当前价格。
如何鉴别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是否正规?据介绍,“营改非”后,正规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持有办学许可证和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缺一不可。家长在报名之前,一定要索看这两个证件,并且其发证机关要和办学场所所在区域一致。比如,拿着襄城区颁发的证件在樊城区办学就是不合规的。
家校共育
保障“双减”落实
市教育局称,家长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对孩子言传身教的老师,履行好法定监护职责至关重要。一是要密切家校联系。要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二是要更新育儿观念。要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三是融洽家庭氛围。要细心关注孩子的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四是要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要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要适度安排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要加强孩子的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的网络沉迷行为。
此外,对于校外学科类培训,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市教育局特别提醒普通高中学生也要谨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本意见有关规定执行。”实践中发现,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机构往往既面向初中生、小学生,也面向高中生,还有的机构面向初三、高三学生开展全日制培训,虚假承诺通过培训可以上名校,动辄收费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其行为严重冲击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形成了安全隐患、费用纠纷隐患。此外,受培训时间限制、“营转非”限制、普通高中学生离校时间少等多种因素影响,单纯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业务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一旦家长在这个节骨眼上向培训机构交纳了大额费用,培训机构倒闭或“跑路”后,所交费用难以追回。